为响应国家“十四五”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政策,推动水产养殖业向生态化、无抗化转型,我院水产研究所组织科技人员于3月14日赴彭州市重点鲟鱼养殖基地开展“鲟流行病学调查及无抗健康养殖”技术服务,为当地鲟鱼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聚焦病害防控 破解养殖难题
在彭州涌泉冷水渔业有限公司,科技团队通过实地采样、水质检测和养殖日志分析,分析春季鲟病害高发趋势。针对企业提出的“抗生素减量难”问题,技术人员提出“三控一改”方案:控制养殖密度、优化流水换水量、调控投喂量等,并建议引入微生态制剂和免疫多糖替代部分抗生素。水产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刘家星表示:“通过精准调控养殖环境和生物防控技术,可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
.jpg)
科技赋能产业 推动绿色转型
在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彭州九尺基地,科技服务团队针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效率、鱼卵孵化率波动问题展开研讨。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魏文燕建议:“孵化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养殖水源,水质条件是否满足养殖孵化用水,加强生产管理。在‘无抗养殖’成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背景下,结合项目实施,我们将联合企业建立鲟鱼全产业链技术规范,实现鲟鱼养殖抗生素减量向无抗推进”。
.jpg)
政策引领发展 创新驱动升级
水产研究所后续将建立“院所+企业+合作社”技术服务体系,集成《鲟无抗健康养殖技术》,并将在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建立鲟无抗健康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核心示范基地。此举紧密契合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技术指南(2025)》要求,重点推广“设施化循环水养殖”、“病害生态防控”等五大核心技术。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背景下,此次科技服务行动彰显了科研单位服务产业需求的担当,为水产养殖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jpg)
(作者:刘家星)
|